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804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醫學正傳 卷二 瘧證 論270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2-7-23 19:33:07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醫學正傳 卷二 瘧證 論270

 

 

論 《內經》曰:夏傷於暑,秋為瘧。

 

又曰:先寒而後熱者,名曰寒瘧。

 

先熱而後寒者,名曰溫瘧。

 

其但熱而不寒者,名曰癉瘧。

 

丹溪曰: 瘧皆生於風, 瘧者老瘧也,以其隔二日一作,纏綿不去,古方多用峻劑,恐非稟受怯弱與居養所移者所宜。

 

始悟常山、烏梅、砒丹劫劑,或誤投之,輕病變重,重者必危。

 

夫三日一作者,邪入於三陰經也。

 

作於子午卯酉日者,少陰瘧也。

 

作於寅申巳亥日者,厥陰瘧也。

 

作於辰戌丑未日者,太陰瘧也。

 

瘧得於暑,當以汗解。

 

或因取涼太過,汗鬱成痰,其初感也,弱者即病,胃氣強者伏而未動,至於再感,復因內傷,其病乃作,宜其難瘥。

 

夫感暑與風,皆外邪也,故非汗多不解。

 

今之遘此疾者,已經再三劫試,胃氣重傷,何由得愈。

 

欲治此證,必先與參、朮等補劑為君,加柴、葛等發散藥,漸而取汗,得汗而虛,又行補養。

 

下體屬陰,最難得汗,補藥力到,汗出至足,方是佳兆。

 

又有感病極深,邪氣必自臟傳出至腑,其發無時。

 

若發於午之後、寅之前者,血受病也,為難愈。

 

須漸趲早,亦佳兆也。

 

治斯疾者,春夏為易,秋冬為難。

 

大忌飽食,遇發日食飽,病愈加重。

 

尤當以汗之難易,較輕重也。

 

《內經》又曰:瘧之且發也,陰陽之且移也,必從四末始,陽已傷,陰從之,故先其時堅束其處,令邪氣不得入,陰氣不得出,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(謂用三棱針刺孫絡出血),此直往而未得並者也。

 

故今人多以諸般草藥,於臂膊內縛之,即此遺意耳。

 

外有陰虛證,每日午後惡寒發熱,至晚亦得微汗而解,脈必虛濡而數。

 

且瘧脈弦,而虛脈不大弦為辨耳。

 

若誤作瘧治,而用常山、砒丹及柴胡、乾葛等藥,多至不救。

 

醫者宜以脈證參驗其虛實而療之,毋縱巨膽以殺人也。

 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金幣 +5 學習 +5 收起 理由
文昌 感謝發帖!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5-13 22:47 , Processed in 0.156251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